2021年1月7日 星期四

愛沙尼亞號的教訓

愛沙尼亞號 (MS Estonia)係一艘在北歐行駛的載貨客船,蘇俄解體前已經下水,九十年代起主要接載瑞典人和愛沙尼亞人來往波羅的海(Baltic Sea)兩岸。它在1994年9月28日快速傾覆沉沒。它入水翻側的原因是,船頭經不起風浪拍打,與船其他部分分離,船身向右傾側,直至右舷玻璃窗頂不住水壓而破裂入水。全船共有00,852人死亡,多數死者都係無法逃生,被困船艙而溺斃,或者在逃生期間互相踐踏或從高處墮下遭受鈍擊而死。

生還者當屬少數,他們的共通點係:第一,在船隻翻側至90度之前,已通過愈來愈難抵達的樓梯頂部抵達甲板;第二,他們跳海後多數都迅速爬上救生艇,即使全身濕透仍受惠救生艇的保護,避免進一步因體溫過低而陷入昏迷。

是次海難的教訓是:逃生要有章法,而且愈早愈好。因為執拾財物、貪圖船艙溫暖或船上設施仍然可用,而留在船艙,實屬愚蠢至極。

2019年12月7日 星期六

從中華民國遷台七十年談撤退

七十年前,受到盧漢、劉文輝、鄧錫侯忽然叛變的影響,原來以大陸雲南作大後方,死守四川平原的計畫幻滅。成都、西昌成為飛地。中華民國政府不得已宣佈由成都遷都台北,並以西昌作軍事大本營,從此「政治台北,軍事西昌」成為此後半年政府的綱領。被圍困的西南地區,被西南戰役「大迂迴」的攻勢包抄,留在成都,效忠中華民國的義士,除了少數可以乘飛機經海口撤退(多數飛機不能直飛台北,而須到海南島加油)外,都被劉伯承、鄧小平的入川大軍攔截,下場淒慘,即使投降,在翌年多數亦不得免。有些義士更為悽慘,在經雲南等候轉機赴台(廣東失守之後,雲南變局之前,多數軍民都經昆明赴台)途中,忽然遇上盧漢叛變,而不明不白「送頭」,被滇方強制關押,聽候北平發落。

有少數的將士,則乘隙而逃,以各種奇形怪狀的方法,僥倖逃出鬼門關。他們不少化裝成平民、術士,輕裝上路,有些則用豆腐土製印章,印製路條,瞞過統治尚未轉趨嚴密的南下部隊,甚至利用「新政權」提供的免費返鄉交通工具,輾轉回到自由世界。他們的路線多種多樣,有些甚至是相反方向,最後他們有些在命運之神眷顧下,都能夠逃出生天。

東歐的諸政權,也許都是傀儡,「加班所得也不是落自己口袋」關係,因此在管制上仍屬「按章工作」,對人民逃命還不算管得如東亞的四個(自己打江山)的政權那麼嚴。東歐對這些「共和國的叛徒」雖然也有槍殺的情況,但當他們躲進教堂時,便通常不會再進迫;對於消極的「叛徒」,部分國家還默許他們以遊客身份流亡外國。有時甚至因為賺取外匯的理由,把這些叛徒「賣」到西方。相比之下,東亞(除北越外)的諸政權把馬克思結合她們歷史上壞的傳統(包括征服王朝及舊日本帶來的壞習慣),對困鎖改造民眾的「興趣」大於把他們流放。七十年前要離開錦繡河山,回到政府根據地或者其他自由地區者,則要有更大決心,亦須付更大精神、肉體上的代價。

是不是他們不愛鄉土,所以他們狠下心腸離開?是不是「違反」身土不二原則?這些問題在亂世,都不是可以說得清。留在鄉土打游擊者,在之後的三年,都白白地犧牲了,甚至連名字也沒留下了,在廣西,這個情況特別慘烈,因為沒有外援,他們無疑都是愛鄉的,但都在困獸鬥中死掉。

1949年1月至1950年3月,中華民國可謂群龍無首,除了少數沿海的軍人外,沒有做出對民眾的撤退作出完整計畫,以致大量人員,被迫半途而廢,承認自己下半生悲慘的命運。曾有河南大學的學生,撤至江南,又因為包抄關係,而被迫「勝利回歸」,初衷不保。這真是大時代的悲劇呀!

撤退需要周詳準備,充份打算。不能心存僥倖。中華民國的撤退,雖然把大批忠貞義士、文物檔案都遺失了,但仍有百多萬人成功逃出虎口,上了航空母艦。另有數百萬人逃到海外。沒有這些漏網之魚,中國大陸後來的文化,將更為蒼白,更無希望。應該多謝這些「祖宗」當年比常人更強的決心,亦敬佩他們在比現代更強烈的重重阻撓之下,仍然一步步走出去的毅力和意志!

2019年4月11日 星期四

EHT 黑洞影像發佈會 (2019.04.10)


這是歷史的轉折。黑洞(Black Holes)的概念首先在1795年由拉普拉茲提出。雖然自六十年代以來,黑洞的研究如雨後春筍,不少以黑洞為題材的書籍電影流行音樂紀錄片紛紛出爐,但人類一直都未能看到黑洞真正的影像,一般書畫雜誌的黑洞圖,只能靠畫家的想像,「天馬行空」地構思出來。這一切都改變了。

2018年8月22日 星期三

「對撞器」新網站啟用

「對撞器」新網站,已於2018年8月15日(首次前往太空館朝聖25週年,以及日本投降73週年)啟用。

這是網址

2018年5月23日 星期三

如何防止內容農場文章、媒體政治文宣文章在搜尋出現?

近年,由於香港社會氣氛使然,加上新媒體興起,搜尋器搜尋到的文章往往有文宣意味,意見尖銳,以至內容農場充斥,有時會令人相當厭煩,例如只是想查閱香港的地理資料(海水深度),搜尋器卻會彈出大量時事訊息,以至高度政治性的文宣。根本未必是用家想要的訊息。

如何防止這個情況發生?善用「減」號,便可防止這類個人意見多於資料性的東西,在搜尋結果出現,但我們亦會從中發現,個人意見、時事訊息、派系鬥爭,比起資料性的頁面更多,其「海量性」,和十多年前不可同日而語,當年不用打那麼多減號,也不會出現這些「麻煩訊息」的。


2017年11月4日 星期六

星空蝴蝶的疑惑

數星期前發夢夢到一個關於 #星空蝴蝶 的問題,不過由於近來正在跟進GRB及GW的新發現,今日才記起:

#行星狀星雲 中心有可能不是 #白矮星 嗎?


SAGB(超 #漸近巨星分支 )恆星質量介乎7至8.x 太陽質量,死亡時,會產生氧氖鎂白矮星(ONeMg White Dwarfs,或曰氧氖白矮星,因為近期研究中鎂的豐度比以往估算的低),外層變為行星狀星雲。星核變為白矮星過程會稍為塌縮,自轉速度加快,溫度上升,容許超過1.38倍太陽質量的氧氖鎂白矮星保持穩定,但不久後白矮星轉速減慢,首先是由不同位置不同轉速(較差自轉)變為相同轉速,然後再減慢轉速並冷卻。

超重氧氖鎂白矮星由於有電子俘獲效應,塌縮時不會升溫至全顆炸毀,而是變為中子星( #脈衝星 ),那麼如果行星狀星雲此時仍未消失,它會伴隨著一顆中子星,而中子星形成的過程可能伴隨弱爆發,少數外殼高速拋出太空,速度可能比行星狀星雲高,那隨著中子星拋出物質趕上行星狀星雲,行星狀星雲可能被拋出物質激發,而和一般行星狀星雲表現得相當不同?

如果可以,我希望問一問天文學家這個問題。特別是研究行星狀星雲的專家。

(2018.08.22更新)

2017年6月1日 星期四

僧詩一首


胡塵匝地血如花
震盪江南百萬家
朝議紛紛誰慮遠
行看一舉棄珠崖


道安法師(1907 - 1977)

1949.06.01